概要

播出時間:201210月至201212月(1-10集)、20133月(11-12集)

集數:12

    簡介&評論

有在看動畫的朋友,一定對於大型機器人不陌生,這種幻想的戰爭機器不管在什麼時代都可佔有一席之地,有著年齡層不一的粉絲團。然而在現實中的戰爭機器:戰車,可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雖然也曾經有著輝煌的歲月,但進入21世紀後可就不這麼顯眼了,雖然仍有市場但卻無法像機器人那樣廣受大眾青睞。或許是因為戰車並沒有辦法像機器人一樣以流暢的動作使出帥氣的招式,以讓觀眾深刻體驗到殺敵的快感,相反的,戰車只能像慢動作一樣,緩緩的移動砲塔,瞄準目標射擊,有時候還打不到,看起來實在是遜爆了。而戰車做為戰爭機器來講也不是這麼樣的可靠,即便到了現在也是如此,往往仍受限於地形或是機械方面的可靠性不足而時常故障,更不用說戰車剛開始萌芽發展的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了,相關的問題更是嚴重。

然而,在軍武模型的世界中,最後歡迎的並不是近代戰車,反倒是不太可靠的二戰戰車,或許是因為二戰期間戰車發展迅速,導致戰車種類多元,更不用說後期軸心國瀕臨戰敗之時,往往傾心於可以扭轉戰局的超級武器,戰車自然也不例外,而這些超級戰車的出現也是讓很多人津津樂道的部份,更不用說有著多樣化的塗裝外貌,這也是為什麼二戰戰車獨領風采的理由。所以只要有著適當的作品把戰車的魅力引導出來,一定可以抓住現今動漫迷的目光的。

而這部《少女與戰車》就做到了這一點。

    戰車為主,少女為輔

應該很多人看到標題,心中一定會想:「這該不會又是部賣萌的作品吧?」,的確,在21世紀初,凡事都講求萌的年代,幾乎什麼東西都可以萌,就算是兵器也是可以萌,所以才會有軍武娘的誕生,不僅各位這樣想,就連我一開始也是認為這是個假借戰車之名骨子裡卻是萌翻天的萌系作品,但在實際接觸觀看之後,才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它骨子裡竟然是描述戰車的硬派作品,或者應該說它是部「戰車為主,少女為輔」的作品。

因此我們就不得不談該動畫對於戰車本身的刻畫。拜強大的3D技術所賜,觀眾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戰車在戰場上奔馳的雄姿,除此之外,戰車除了本身富有魅力的外型以外,另一個讓人振奮的地方就是它發砲的時候了,《少女與戰車》也很忠實生動的將它表現出來,雖然沒辦法像狙擊手那樣達到One Shot,One Kill那樣的高效率性,但瞬間砲彈火藥爆發產生的火光及大量煙霧、砲彈的退殼、砲聲的震撼感及車體應而產生的後座力,讓人為之精神一振,更不用說該部作品蠻喜歡用不同視角來刻劃戰車開火的瞬間(開頭動畫就這樣玩了),讓爽度更能提昇速倍,最後,再容我套句鮟鱇魚小隊成員所說過的話:「(全身)都麻掉了」、「該怎麼說呢….真舒服」,透過劇中人物的台詞及視覺聲覺相互結合所產生的氛圍下,確實可讓觀眾瞬間感受到戰車的魅力為何。

另一個令人激賞的地方,就是「戰車的第一人稱視野」。你並沒有看錯,也不是我打錯字,就是戰車第一人稱視野。《少女與戰車》運用砲塔為中心而看出去的視野,讓觀眾更能身歷其境,彷彿就跟少女們一起在戰場上,該視野除了在第一集展示給各位以外,像之後如追擊戰、逃亡戰都會運用到,畢竟讓觀眾有帶入感,是最迅速且能認大家深刻體驗到戰車本身魅力的最快方法之一,不僅戰車第一人稱視野,戰車望遠鏡及駕駛兵覘孔的視野也時常被運用,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達到相同的效果。

小細節方面,可別以為製作小組就馬虎摟,除了戰車本身的基本資料、特性及外號以外,強度方面也是很忠實的表現出來,不會因為主人公學校的戰車很弱就故意調降強度,所以很多時候都必須零距離攻擊,或是瞄準後部裝甲接縫等弱點來瞄準,始可擊破敵車,而無法貫穿裝甲所形成的卡彈現象,《少女與戰車》也是有把它表現出來,戰車的細節都能表現出來已經很驚人了,這種小地方也能好好的呈現就值得讓人豎起大拇指說讚了。

當然,這部作品還是有許多可以讓人吐嘈的地方,例如說在第二集車長用腳踢駕駛兵來指示方向這點,被漫畫版狠狠的擺了一道(因為距離過長,只有比較小巧的日本戰車適合),如果非得要踢就可能每次都得向動畫一樣飛踢,那這樣不僅在戰車前進時有撞到的危險性以外也太累了一點(笑),靠無線電不是很好嗎(說到無線電,裡面的車長雖有配戴喉部麥克風但卻常常沒戴耳機,這樣也不太能指揮吧),還有第三集中,戰車行駛過吊橋那段,讓一台重達20噸的車子開上去實在是太危險了,更不用說橋的支柱斷掉部份後還在橋上開砲,這根本就在玩命,所以漫畫版就偷偷的把吊橋換成木橋,也有告知讀者重量承載的問題。而像開賽車似的方式來行駛戰車,這點也很讓人拍案叫絕,戰車被她們玩到最後都可以甩尾了~(理論上做得到,但這樣把車子搞壞的機率太高),以及除了主人公西住美穗以外,其他人明明是戰車新手但能力奇高無比,讓人覺得其他經驗老道,苦練戰車的學生們情何以堪呢?但畢竟這些東西並不影響作品本身,畢竟與其完全追求合理性,倒不如仔細想想怎樣做可以凸顯戰車的魅力及劇情的張力性,這兩點《少女與戰車》就做的很好,所以上述這些吐嘈點自然就沒辦法撼動該作。

    戰車道

在正式闡述劇情之前,還必須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少女跟戰車之間的違和感,少女為什麼會跟戰車扯上關係,想必這是很多人會感到疑惑的地方,當然不去理會它就將這種情形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也沒關係,可是如果可以好好交待把兩者之間好好的磨合,對於作品來說自然會有不錯的加分效果,因此有了「戰車道」的出現。

戰車道,這門傳統的文化,在世界中作為女子們的高雅嗜好傳承至今,是一門培養知書達禮、端莊恭禮及正氣凜然的女性為目標之武藝。修習戰車道的同時也是在修煉女性之道:像鋼鐵一樣穩重剛強、像履帶一樣耐勞惹人憐愛、像大砲一樣熱情洋溢一擊必中,學習戰車道以後,一定可以成為好妻子、好母親以及好的職業婦女吧,健康且溫柔可靠的妳,一定會受到眾男性的喜愛。」這是這部作品對於戰車道的定義,怎麼看都覺得這實在有夠硬凹,但同時也很佩服編劇的創意,他將戰車的幾個特性轉變成女性幾點受歡迎的特質,所以儘管看起來有些奇怪,戰車道的存在確實建立了「少女」及「戰車」之間的橋樑,因為有戰車道,所以少女去玩戰車也變得不奇怪了!

戰車道的設定不僅在調和戰車與少女這兩者設定的衝突,它也合理化劇情本身,由於戰車道本身的設定有追求性格的培養,尤其是在「禮儀」這部份,就像騎士精神那樣,所以使得各學校之對戰,比較像運動而非戰車,所以在比賽中除了勝負以外,也會重視「公平」及「單挑」這些在戰爭中不太可能會出現的東西,所以也有效平衡戰車本身的強弱差距,再配合上競賽相關制度的設計,使得以寡擊眾、弱擊強變得可能,劇情就會有更大的發展性及可看性,而不會被戰車的強度給綁死。

身為武藝的一環,以及重視人格的培養,加上淵源悠久,自然會發展出各種富有特色實踐戰車道精神的方法,也就是所謂的「流派」,主人公西住美穗隸屬的流派,是戰車道流派中有著最長歷史淵源的名門世家「西住流」,該流派講求僅有前進一途的派系—無所畏懼勇往直前、尊崇強大及勝利,所以只要是為了勝利就算是有點小犧牲也在所不惜,是有著鋼鐵般意志不斷向前貫徹戰車道精神的流派。可是儘管美穗也是繼承西住之名的女性,但她的戰車道卻跟本家背道而馳,「西住美穗的戰車道」就是以下筆者要跟大家介紹的東西。

下篇:

http://blog.xuite.net/lkwaoi/touhou/71065442

原爆青年 / Xuite日誌 / 回應(2) / 引用(0)
東方新作,第14彈「東方輝針城...|日誌首頁|Panzer vor!!Gir...上一篇東方新作,第14彈「東方輝針城~ Double Dealing Character」體驗版例大祭預定!...下一篇Panzer vor!!Girls und Panzer(少女與戰車)動畫簡評(下)...